陕西日报——创新专业建设 助力学生成才

发布时间: 2015-07-01 17:15 作者: 编辑 宣传教育 访问次数:

郭妍 赵明威 柴继红
   1066vip威尼斯下载(下称:陕西工院)是一所有着64年办学历史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涵盖装备制造、电子电气、工程材料、信息技术、财经商贸、公共事业、物流管理、土木建筑、化工纺织、服装艺术等十大职业门类的65个专业,先后为社会培养11万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陕西乃至全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跟踪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针对性调整和设置专业,并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积极举办技能竞赛,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专业设置 适应产业结构,立足区域经济
   陕西工院是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创办于1950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改制升格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西北地区首家由教育部批准改制升格的高职学院。建校初期,学院专业设置以装备制造、纺织、电气、土木等工科专业为主;随着发展需要,学院先后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陕西省机械工业局等国家、省级行业管理,形成了浓郁的行业特色。归口陕西省教育厅管理以后,传统专业在保留原有行业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在此基础上,学院依据“适应产业结构,立足区域经济,瞄准岗位需求,强化技能培养”的专业建设思路,在专业数量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前提下,不断拓展新的专业领域,优化专业门类,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根据办学状况(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就业状况等)基本数据库,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专业结构和专业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在专业设置、管理和发展方面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近五年来,学院立足产业急需,新增“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服装制版与工艺”、“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测量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制作”等10多个专业;根据严格的专业评估制度,对“新型纺织机电技术”“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雕塑艺术设计”“国际贸易实务”“计算机控制技术”等需求不大、水平不高、效益低下的专业实行关、停、并、转等举措。
   专业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推进教学改革
  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陕西工院紧跟行业产业发展,明确专业定位,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广泛合作,并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创新专业建设,进行课程、教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在人才培养中紧扣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技能大赛等多个抓手,有力地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进行专业建设创新。近年来,学院先后与149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日本欧姆龙、美国亿滋、宁波雅戈尔、西安索菲特等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组建订单班93个,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商定人才培养规格与要求,共同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共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等,使校企合作真正融入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以电气专业和机械专业为例,通过与欧姆龙公司进行订单培养,校企双方探索实现了“校企联动,七个一流”的合作育人方式。联合开发了《品质管理》、《生产过程改善》、《全员设备管理TPM》、《企业理念及OMRON产品知识》、《TWI班组长管理》、《计算机应用能力》、《PLC技术》等12门特色课程;联合共建了集教学、培训、职业认证、科研开发、技术服务及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为一体的陕西工院-欧姆龙工业自动化实训中心,该中心是目前国内高校最大、技术最先进、水平最高的工业自动化实训中心,为学生学习实训、技能大赛培训及先进自动化系统的科研与开发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突破,促进特色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陕西工院秉承“以德为先、崇尚技术、培育名师、打造团队”的理念,以“提升双师素质、优化双师结构”为重点,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双师素质提升计划、兼职教师团队建设计划,打造了一批教学优秀、行业知名的招牌名师,带动了特色专业建设。学院现有教授76人(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7人)、高级职称358人,420人曾赴美、德、日、澳等国家及香港地区研修学习。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省级以上劳模、优秀教师45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省级教学团队10个,多人入围教育部和陕西省高职教育专家库。近三年来,教师主编教材88本,公开发表各类教科研论文1738篇,其中核心期刊851篇,被SCI、EI、CSCD、CSSCI等收录102篇;承担省(部)和咸阳市科研项目9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71项,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2项,地厅级科研进步奖5项;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部分内容1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以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保障专业建设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加强实践教学、开展实习实训的重要保障。学院现拥有西北规模最大、工种齐全的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建有汽车工程与服务技术训练中心、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建筑工程技术综合实训室、焊接实训基地、欧姆龙技术中心、应用化工技术训练中心等校内181个门类齐全、设备优良的实训基地和工程训练中心,其中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央财支持实训基地,8个省级实训基地。此外,学院还积极与广东溢达、新疆天业、陕西法士特、西安索菲特、陕西煤化等国内、省内一流企业联合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9个。
   为使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技能相容并进,学院充分依托院内实验实训基地、技术训练中心和牵头组建的“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携手省内外35家国家级骨干企业及科研院所,构筑起“校内实训室——综合实训基地——工业技术训练中心——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五级配套成龙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基础训练—仿真锻炼—实际操练”三层递进的学生能力培养机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保障了专业建设创新。
   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推动专业建设创新。从2006年起,学院连续10年举办覆盖全院大多数专业的学生技能竞赛月活动,并在组织比赛的过程中不断探索,逐步建立了“院院有比赛、层层有选拔、衔接省竞赛、对接国大赛”的技能竞赛序列,形成了“年年举办比赛、学生个个参与,教师人人辅导”的技能大赛氛围。同时,学院主动承办省、市、行业的各类技能大赛,打通在校学生获取职业技能的通道、搭建学生参与行业技能比拼的平台。学院还出台了《学生技能竞赛管理办法》等制度,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技能大赛专项基金等,对学生技能竞赛获奖和科技创新成果进行专项管理,全额奖励。在陕西工院,技能竞赛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成为一种特色鲜明、扎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近年来,学生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71项,省级以上奖项830项。在近三年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共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2项,有力促进教学改革、推动了专业建设和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建设成果 特色鲜明成效突出
  陕西工院本着“大力改造传统专业,做优做亮优势专业、做大做强特色专业”的原则,构建了“国家级重点专业—省级重点专业—院级重点专业”三层并进专业建设体系,形成了以工为主,经、管、文、外多专业协调发展,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专业数量与学院发展规模相适应的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均衡发展的专业体系。学院现有教育部精品专业1个、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教改试点专业2个、国家示范专业5个、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3个、全国机械行业创新建设专业1个、央财支持建设提升产业服务能力项目专业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16个,院级重点专业17个。2个专业的岗位职业标准成为全国行业标准,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6本、省级优秀教材12本。先后受邀参与3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并作为全国977所院校的四个代表之一,在“全国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经验交流与成果展示会”上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