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 传承非遗文化 宝鸡社火脸谱传承人张星做客文化大讲堂

发布时间: 2017-06-14 13:11 作者:供稿 学生处 袁夏莹/编辑 王伟 编辑 新闻中心 访问次数: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威尼斯官网师生的文化艺术素养,6月13日下午,学术会堂座无虚席,学生处特邀宝鸡社火脸谱博物馆馆长、宝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2008年宝鸡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社火脸谱绘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首席画师、“中国十佳民间艺人”张星做客文化大讲堂,为威尼斯官网师生做《宝鸡社火民俗及社火脸谱的传承与设计》讲座,学生工作党委书记、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王超联,副处长张科海,二级学院学工办主任、部分教师同400余名学生共同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学生处副处长张科海主持。

讲座开始前,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王超联为张星老师颁发了聘书,聘请他担任为威尼斯官网学生工作部、学生处艺术教育客座教授。

张星老师首先从传统民间艺术引入,把自己带来的木板年画、凤翔泥塑、织布的梭子、洗衣用的棒槌、老虎枕、斗、马勺脸谱、皮影等民间艺术品一一展示给大家,具有民族传统的造型和色彩,让台下观众产生共鸣,引起了大家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他又从6月10日自然和文化遗产日谈起,通过民间社火的起源、产生、类型讲到社火脸谱、以及自己学习、从事社火脸谱的经历,特别是他为了搜集社火脸谱、跟着社火队、服务于社火队,整理出一张张的脸谱形象,让这原生态的社火文化得以传承下去,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他精湛技艺背后蕴含着的对技艺精益求精、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讲述感染了现场每一个人。接下来从社火脸谱讲到马勺脸谱的设计制作过程、从马勺脸谱的打磨、构图、白描、涂色讲到他独创的沥粉勾金,并进行了现场演示,精彩的讲解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不仅让大家近距离的了解了马勺脸谱的创作过程同时受到了很好的民间艺术的熏陶,为我们上了生动一课。讲座互动环节,现场老师、同学积极提问,张星老师一一给予解答,专业而又富有激情的讲述折服了现场所有观众。最后,张星老师为现场的老师和积极提问的学生每人赠送了他自己制作的马勺脸谱挂件。

社火脸谱是从古代民间祭祀活动及歌舞活动中的“假面”、“涂脸”发展而来,堪称我国最为古老的脸谱艺术之一。1980年代,陈仓区一些民间艺人对社火脸谱作了大胆创新,制作出陈仓区独有的“马勺脸谱”。马勺脸谱主要画在民间喂马用舀水和装粮的工具——木马勺(又叫水瓢)之上,古人用之喂马故得其名。马勺的形状椭圆,与人面相似,所以在绘制社火脸谱时可以放开手脚,任意发挥,使其气质更加自由,更加夸张,并且特别质朴,既有浪漫色彩,又有生活气息。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把它挂在室内外“驱邪迎祥”,一直延续至今,成为陕西一大民俗。宝鸡社火马勺脸谱多采用鲜艳的颜色,利用图案线条的间隔,穿插,使这些色彩巧妙的组合分布,构成了一幅幅古朴典雅,绚丽多彩,既夸张神秘精灵古怪,又具生活气息和浪漫色彩的精美脸谱图案。用日月纹、火纹、旋涡纹、蛙纹等纹饰的不同组合表现人物的性格;以色彩辩识人物的忠、奸、善、恶,宝鸡社火脸谱,以它悠久的历史,神秘、深厚的文化内涵,声势浩大的场面,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陕西春节期间民俗活动的最亮点。

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中,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农民大多不识字,而脸谱让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懂,很适合广大农民的胃口,又加上自己可以在农闲假日自扮自演,自娱自乐,成为展现自己才能的平台,因此宝鸡社火和马勺脸谱极受普通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真正欢迎,这才是宝鸡社火和马勺脸谱得以保留和传承的主要原因。1988年宝鸡社火和马勺脸谱应邀在汉城奥运会上表演和展示,1993年应邀赴美国洛杉矶出席国际民间艺术会,1997年在法国巴黎艺术中心现场表演,2001年在德国柏林广场举办展演活动,2008年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的演示,又一次引起了轰动,不仅世界各大艺术馆争相收藏,而且在当地民间流传起来,成为居室内外悬挂的艺术精品。其作品被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国际著名影星成龙.著名歌唱家谭晶以及许多国内外冠军收藏。贾平凹题字 “花脸张马勺”并亲自撰文,冯骥才题词“宝鸡文化浓似酒,张星马勺艳如花”。